文章介紹
在臺灣的全民健保系統下,針灸是個相當常見,也相對安全的治療。實務上所用的針,是消毒過的拋棄式材料,下針前也會經過酒精棉片消毒,但偶爾還是會遇到併發感染,成為蜂窩性組織炎的案例。
林舜穀、柳瑞明、林柏宏醫師的團隊,覺得對患者只能說「感染機會很低」,說服力不夠,希望能回答確切的數字,於是使用健保資料庫,希望能找出臺灣針灸實務中,併發蜂窩性組織炎的實際比例。
經過統計,針灸後產生蜂窩性組織炎的發生率為每 10 萬次 64.4 次,機會的確相當小,而且有明確的風險因子,包括:慢性腎臟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肝硬化、糖尿病、中風、靜脈曲張、心衰竭與多次針灸等。
這樣的數據與風險因子整理,對於臨床工作者是很實用的建議,在同時合併有多項慢性病的患者,或可多加解釋,或加強消毒與後續觀察。確切的數據提供,也讓全世界的針灸從業人員,能有紮實的數字可參考。
本文在 8 月 19 日投稿,10 月 11 日就刊出,對於本質不錯的研究論文,這樣的速度,是典型的 MDPI 高效處理風格。
恭喜三位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