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楊為巽醫師研究,鼻咽癌患者經放射治療後,產生顱內動脈瘤之機會的確有所增加,獲 BMC Cancer 刊登!

 

 

 

 

文章介紹

 

作者的臨床上觀察,與零星的個案報告都顯示,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後,產生顱內動脈瘤的機會似乎較高,但目前缺乏大型研究佐證。於是,楊為巽醫師團隊,決定使用健保資料庫的大量數據,做進一步確認。

 

首先,作者將健保資料庫的患者分成三群,鼻咽癌經放射治療(NPC with RT)、其他頭頸部癌症經放射治療(non-NPC with RT)、其他頭頸部癌症沒有做過放射治療(non-NPC without RT),後兩組為對照組。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鼻咽癌的標準治療包括放射治療,幾乎沒有「不做放射治療」的患者,必須另找對照組。選擇其他頭頸癌症來做對照,則有雙重意義,一個是不做放射治療,另一個是有做,但照射範圍與鼻咽癌靠近威利氏環的照法不同。這樣的比較,可以得知「有無照射」,與「照射位置不同」的差異。研究也排除掉在癌症診斷之前就有動脈瘤的患者。

 

追蹤發現,NPC with RT 組,產生動脈瘤的風險比,明顯比其他兩組要高,達 2.57。不過,高血壓也是其中一個風險因子(2.14)。NPC with RT 組,從癌症診斷到形成顱內動脈瘤的時間,平均為 4.3 ± 3.1 年。

 

作者建議,在鼻咽癌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長期追蹤時,應考慮篩檢是否有顱內動脈瘤。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傑出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在〈[快訊] 楊為巽醫師研究,鼻咽癌患者經放射治療後,產生顱內動脈瘤之機會的確有所增加,獲 BMC Cancer 刊登!〉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快訊] 林舜穀醫師與團隊,研究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使用中醫治療可減少全膝關節置換機率,獲 Medicine 刊登!

 

 

 

 

文章介紹

 

膝蓋的退化性關節炎,是老人常見問題,惡化到最終階段時,全膝關節置換是最後的治療選項。由於作者觀察到,在台灣的老人族群中,使用中醫治療膝蓋退化性關節炎似有療效,於是,使用健保資料庫的數據,進一步確認。

 

作者使用 1997 到 2003 年被診斷為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群共 34231 人,並根據其中醫求診記錄,分類為「中醫治療過(76.7%)」與「沒使用中醫(23.3%)」兩組,平均追蹤 9.26 年。發現「中醫治療過」的患者群,走到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其調整後風險比例,只有「沒使用中醫」組的 0.69 倍。

 

進一步,作者更發現,中醫用得越久,接受全膝關節置換的機率就越低,尤其以使用中醫超過 120 天者,更為明顯。

 

總結來說,根據本研究,如果想要延緩膝關節置換手術,或減少其機率,在台灣,中醫治療四個月以上,是一個可以考慮且有實際數據支持的選項。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傑出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在〈[快訊] 林舜穀醫師與團隊,研究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使用中醫治療可減少全膝關節置換機率,獲 Medicine 刊登!〉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打造學術上的 best team!

 

作者:彰化秀傳紀念醫院 眼科 李家一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李家一醫師參與團隊探討慢性鼻竇炎與角膜病變相關性的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刊登!

 

 

 

 

台灣醫界的論文風氣及需求漸盛,即使是執業,不是以走學術升教授為目的,在科內以及院方的要求下,總要寫上幾篇。回想當初第一篇論文時的徬徨,對老師指定的討論要點不知如何下筆,統計方面也是。而到了最近,總算是能以比較不太費力的方式來發表論文。

 

 

大數據是現在及未來趨勢

 

以近年來的研究趨勢,大數據研究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不只是國家衛生機構以及醫療保險公司所提供標準化的資料,各醫院自行蒐集,比上述兩項資源擁有更多臨床資訊的資料庫,也逐漸浮上檯面。

 

另一方面,接受 case report 投稿的期刊減少以及對 original research 質量要求度的提升越來越明顯。當初投稿前幾篇 paper 時,指導老師說如果能收到 30 個 case 那統計上就是可以接受的 sample size 了,但最近 50 多個 case 卻被 reviewer 認為這是「不足的病人數量」。

 

只能說,不只各種評鑑跟學分對醫師臨床業務的要求越來越多,論文也對醫師越來越要求了啊 XD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若維持個人埋頭苦幹的模式,認為自己的事全部要自己來,是不切實際的。

 

醫院要提供好的醫療需要各科別的合作,學術研究也類似於此。當初因為在長庚還有認識的老師,又從跟敝院有合作交流關係的大學那邊得知,有在進行資料庫的分析,想想如果靠一己之力,不管是在概念上或是資源上,要再往上提升論文的質量,會比較受阻。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傑出榮耀 | 在〈打造學術上的 best team!〉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經過一次 revision 就順利刊登

 

作者:衛福部桃園醫院 泌尿科 柳瑞明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柳瑞明醫師團隊探討睪丸副睪發炎與攝護腺癌關聯之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

 

 

 

 

很榮幸在此跟大家分享論文研究發表心得,這次論文的主題是再度探討平時蠻常遇見的一種男性泌尿感染:睪丸副睪發炎。

 

睪丸副睪發炎主要的症狀就是陰囊疼痛,因而前來就醫,很常發生於 18 到 50 歲的男性身上。由於睪丸與副睪丸是鄰近的器官,所以副睪發炎很容易進一步引發附近睪丸的發炎。睪丸副睪發炎的常見原因是泌尿道感染或是性傳染病所引起的,同時也有報告指出,攝護腺發炎也可能引起後續的睪丸副睪發炎。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傑出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 | 在〈經過一次 revision 就順利刊登〉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快訊] 柳瑞明醫師團隊探討睪丸副睪發炎與攝護腺癌關聯之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

 

 

 

 

文章介紹

 

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為男性特有之癌症,好發年齡為 60 歲到 75 歲,發生率與死亡率在台灣皆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罹患攝護腺癌的危險因素包含遺傳、基因、發炎、感染。

 

攝護腺發炎是攝護腺癌的危險因子,亦有研究顯示攝護腺發炎後續可能會導致睪丸副睪發炎(epididymo-orchitis)。為了探討睪丸副睪發炎與攝護腺癌的關聯,作者團隊使用健保資料庫進行探勘。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4 / 03 / 30 (日), 傑出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在〈[快訊] 柳瑞明醫師團隊探討睪丸副睪發炎與攝護腺癌關聯之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