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投稿,第五篇研究的心路歷程。

 

作者:彰化秀傳紀念醫院 眼科 李家一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李家一醫師參與團隊探討「痛風」是否為「乾眼病」危險因子的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感謝蔡校長再次給我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加上年初這篇 paper,小弟的健保資料庫研究已來到第五篇,只能說每次投稿,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啊。

 

 

以健保資料庫作為研究起步

 

當初在替代役服役時,於基隆長庚部長主持的研究計畫,首次接觸到健保資料庫的概念,可惜最元老的第一個計畫案,因為種種原因連送去抓取資料都沒有,就吹了熄燈號。之後輾轉來到彰化秀傳,接觸了中山醫大的健保資料庫團隊,也去報名新思惟主辦的《健保資料庫工作坊》獲取新知,在觀念跟想法都進一步提升後,於前年 7 月投出第一篇健保資料庫文章

 

當時的 target journal 是敝科的頂級期刊之一,投出一個月之後就收到 minor revision 的回覆,而 reviewer 的意見僅是要我們多抓一個診斷碼入統計,以及補幾篇 reference 來佐證。在盡全力修完之後,過兩週便收到 acceptance 的 decision letter,當時真的開心得要飛天了 XD。

 

因為是自己的第一本頂級期刊,也是首次投稿第一本 journal 就接受的 paper,現在回頭看,題材的高度合理性、影響族群之眾多,以及能在臨床業務上進行建議及修正,應該是主因吧!

 

 

峰迴路轉的投稿歷程

 

人生,有高就有低,後續幾篇投稿就相對沒有那麼順利(新手運沒了?)。有盡全力補齊資料,還是馬上遭到 journal 打槍的;也有覺得要開始數個月的長期抗戰,editor-in-chief 卻突然接受的。

 

年初的這一篇,首次投稿被一本敝科 A 級期刊拒絕後,轉投近來很火紅的另一本 journal,首次 revision 只提出兩個修改文句的小問題。本來已經要準備慶祝了,但就是這個 but,該 journal 的 academic editor 後來把文章拿去看,要求了一堆幾乎是要把文章剷平重新來過的修改,然後 decline and suggest re-submission!

 

這對我們整個團隊當然是晴天霹靂,雖然客觀上來說應該是好事,代表該期刊希望能嚴格審查,留下好的文章來維持品質及名聲,但身為當事人還是很 depress 啊!幸好,在統計整個重新跑過,reference 重新找過讀過,連段落編排都重新整理後,re-submission 兩週左右即收到 acceptance letter。我想盡自己的努力,不要放棄,還是可以期待好結果的。

 

 

投稿選題,從臨床出發。

 

至於說我從這段的歷程中學到了什麼?最重要的大概還是「從臨床上出發」。

 

脫離臨床的研究思考.或許能在某些時候有意外的發現,但實際的可用性及可投性通常不高;反之,從臨床出發所完成的研究,一方面比較容易取得共鳴,另一方面也較能在往後的臨床業務上 do something,將研究與實務結合。

 

另外,如同新思惟課程所強調的,要使用對的設計去進行研究,各種不同的研究形式應該是能彼此互補,或是一個連續研究系列的概念。例如某些 novel 的療法,雖然 database 無法跑,但好好寫一篇 case series,還是可以讓大家看到你的成果。

 

 

現今資料庫研究的發表趨勢?

 

關於資料庫研究是否仍飽受批評?各 journal 的 editor 大多數是醫師,大概都知道資料庫研究或者是醫療申報,其模式及缺陷在哪裡。以近期投稿的經驗來看,小弟沒有碰過直接說「診斷碼亂入」或者「玩統計數據」這類的評論。

 

除了以臨床為基礎好好想一個研究外,「數大便是美」還是目前研究的共識,若能多發揮健保資料庫的長處,依然有很多 journal 是對大數據研究有興趣,甚至特別建一個 database 類別的。

 

國外近年來的資料庫研究是越來越多,台灣的 2016 版健保資料庫雖然限制較多,但能納入的資料跟人數也比舊版本多了不少,有心的話相信能在裡面挖出許多寶藏,這也是小弟努力的方向。

 

Last but not least,依舊要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沒有人的成功是能靠一個人完成的。因為長庚、中山、秀傳的合作關係,我才會有現在的成果。目前有其他院校開始加入 2016 健保資料庫的研究團隊,也希望未來能跟新思惟的校友,在群組或課堂上多多討論,一起往更好的研究邁進!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6 / 08 / 21 (日), 傑出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