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不但能抓到很多魚,而且還是好貨色!

 

作者:嘉義基督教醫院 泌尿外科 蕭夙娟 醫師

 

 

01_innovarad_schsiao_NHIRD_20160327_0727

 

 

看別人釣魚,我也想要有自己的釣竿!

 

又是個寒流,連續兩次上台北上新思惟的課都遇到很冷很冷的溫度,這對於已經習慣南部天氣的我來說真的是酷刑(為什麼不在台中開課阿 T.T),但我心裡還是非常期待這次的課(畢竟每次都搶破頭才拿到名額的!只要錯過 Facebook 的時間,就只能回家搥心肝了)。

 

其實對這堂課我心裡有很大的害怕,首先除了我是論文寫作界的超級菜鳥外,我根本沒碰過健保資料庫,更別提統計和製作圖表了。還沒上我就知道自己遠遠落後大家一大截的程度。

 

不過,不把頭伸進去看看,怎麼知道大家是如何炒出一盤盤好菜的?老是讚嘆羨慕別人色香味俱全的佳餚也不是辦法。看著別人不但抓到很多魚,而且還是好貨色!而我即使有釣竿,還站在溪邊,但我還是不會釣魚啊!

 

所以我來了。

 

 

站在豐沛的漁場中

 

果然,又是個一開場就很震撼的場合,最近因為健保資料庫被攻擊濫產論文,我心裡有些害怕這條路是不是不通了,但上完這堂課後完全解惑了我的疑慮。

 

健保資料庫的確有它的獨特性,而且量大時間又夠久(重點是不用自己查病歷號一筆一筆 key data),很多無法動物試驗或人體試驗,都可以在這個巨大的資料庫上得到解答,這是很難能可貴的事!總不能無法做的實驗,我們就不去管這些問題了吧?

 

既然有這麼好又是現成的資源,我們為什麼要浪費它?好好善用,反而能成為我們的一大幫手!當醫師的目標,不就是要解決病人的問題、解決我們心中的困惑以及對醫學有些小小小小的貢獻嗎?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6 / 03 / 27 (日) | 已標籤 , , , , , | 在〈這裡,不但能抓到很多魚,而且還是好貨色!〉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島嶼國家的巨大臨床實驗:健保資料庫

 

作者:嘉義基督教醫院 血液腫瘤科 盧彥哲 醫師

 

 

01_innovarad_yclu_NHIRD_20160327_0283

 

 

先說,我不是健保初心者。

 

去年底因為自己本身的事情,無法參加新思惟所辦的健保資料庫工作坊。今年又正逢新思惟把這個工作坊改版,所以今年工作坊開放報名的時候,我一看這個時間可以,就毫不猶豫地報名!

 

自己服務的醫院有買健保資料庫的百萬歸人檔,而且醫院醫研部也請了台灣各大學對健保資料庫有研究的學者來做了幾場演講,因此我對健保資料庫已經有基本的認識和概念,並不是初心者!因此在這天上課的時候,能很快地抓住講課內容的核心,而且完全能夠認同老師們對學員強調的,的確就是重點!

 

 

我所經歷的健保資料庫時代

 

自從 1995 年全面實施全民健保之後,全台灣有 99% 以上的人民都納入這個保險,這對全世界的醫療體系或是私人的保險公司制度,這幾乎是空前制度,前無古人!這個保險制度起初所注重的是醫療的措施、手術、器材,其中所有耗材的批價紀錄,都必需要有完整的編碼申報,因此這些帳目都非常清楚。

 

這樣巨細靡遺的嚴格管控之下,目的並不是要為了做醫學研究,只是要確認所有的醫療行為和費用,都在健保局的監測與管控之下!但是這樣實施了將近十幾二十年之後,無形中已經建立了龐大的資料庫,而且這樣的資料庫是在一個獨立島嶼之中完美進行,你可以說整個台灣都在做一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巨大臨床實驗,這個連共產主義的國家,如對岸中國、北韓都做不到,當然也就造就了這五年來,台灣學者對於健保資料庫研究的輝煌成果!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6 / 03 / 27 (日) | 已標籤 , , , , , , , , | 在〈島嶼國家的巨大臨床實驗:健保資料庫〉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從不寫 paper,到懂研究、也動手研究。

 

作者:嘉義長庚醫院 耳鼻喉科 蔡明劭 醫師

 

 

01_innovarad_mstsai_NHIRD_20160327_0208

 

 

嘴巴說不要,身體卻……

 

自去年七月底首次參加新思惟《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及九月的《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5》,這次的健保資料庫工作坊是我第三次跳坑 參與新思惟系列課程,下個月的新思惟年會我也早已報名並殷殷期待著。

 

因此,我雖然嘴上不說新思惟,但身體卻是挺老實地持續參與。

 

如果你問我,不斷燒錢參加一次要價三萬塊的課程是否有所值,我的答案絕對是「Yes」,因為我當天抽中價值 4500 元的 Navicat 大獎,學費都賺回來了,感謝老天,感謝陳育群老師的幸運之手, 因為新思惟從來不讓人失望。

 

 

新思惟應變之快、用心之深

 

這次的新版健保資料庫工作坊,從課程設計,投影片內容,互動實作到課後作業,皆針對健保資料庫的變革做了大幅的調整,其應變之快,用心之深,值得肯定。而我也靠持續且有系統的進修,掌握時勢脈動,增廣視野,充實知識,擁有實作的技巧,節省了寶貴的時間,這些都是值得用金錢交換的。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6 / 03 / 27 (日) | 已標籤 , , , , , , , , , , | 在〈從不寫 paper,到懂研究、也動手研究。〉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如何做出有價值的研究?

 

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中興院區 內科部 曾士恩 醫師

 

 

01_innovarad_SETseng_NHIRD_20160327_1023

 

 

心中一直有做研究的想法

 

離開住院醫師受訓的醫學中心,已經 3 年多了,翻病例蒐集 data,key 資料跑統計的日子卻還是歷歷在目。

 

在醫學中心裡面真的是一個做臨床研究的寶庫,一來病患的來源多,追蹤較為完整,而且實在也不會有人找住院醫師做前瞻性研究,因此回溯性研究,是大部分住院醫師第一篇論文的素材。在醫學中心靠病歷資料也大多能夠做出一些題目,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能交換寫作心得,也因為這樣,讓對臨床研究沒這麼有敏銳度的我,也很幸運地完成一篇回溯性研究。

 

然因為生涯規劃的考量,結訓之後選擇到目前的區域醫院來任職,雖然生活不再這樣緊湊,也有更多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臨床研究對我來說,卻也越來越不可能。受限於醫院規模及病患來源,很多病患辛苦診斷後,還是跑去醫學中心治療,因此,即使是有很多的研究想法,也只能默默地放在心裡……

 

 

如何做出有價值的研究?

 

近年來健保資料庫的論文一直出現,身邊有很多好友利用資料庫的內容,發了許多很好的論文,在羨慕之餘,也苦無門路能一窺健保資料庫的究竟,很幸運的,從 Facebook 得知新思惟又要開《健保資料庫工作坊》,當然毫不考慮地馬上刷卡報名。

 

說來也很巧,在準備上課的前兩個星期,開始有國外的學者,投書批判台灣健保資料庫的文章過度浮濫且沒有科學性,這也和我過去所聽到質疑健保資料庫產出內容的論點不謀而合,心裡也浮現了一個疑問,究竟如何利用資料庫來做出有價值的研究呢?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6 / 03 / 27 (日) | 已標籤 , , , , , , , , | 在〈如何做出有價值的研究?〉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潛龍勿用 至 見龍在田

 

作者: 成大醫院 放射腫瘤部 詹凱翔 醫師

 

 

01_innovarad_janks_NHIRD_20160327_0285

 

 

去找吧!我把所有的財寶都放在那裡!

 

2016 年 3 月,全世界都聚焦在一場比賽之中「AlphaGo 與圍棋世界冠軍李世乭」的五連戰。結果,眾所皆知的,人工智慧代表 AlphaGo 以四勝一敗的成績擊敗人類。一時間,機器人又再度成為大眾熱衷的話題,而在醫療業,五年前那個在問答節目中擊敗人類的 Watson,如今將在醫療業中試圖改變人類與人工智慧的角色。

 

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醫療業也慢慢起了變化。過去,我們前輩所走的路、所貢獻的努力不容抹滅。以前,不用 IRB 及病人知情同意,就可以做實驗的時代的確存在,幾個病人的描述就可以發國際期刊論文,也是眾所皆知。隨著科學進展,有許多醫療同仁在實驗室中兢兢業業地探求未知領域、為科學貢獻。如今,隨著科技進展,有另一個實驗室,也等著求知求新的新冒險者,前往探險。

 

 

工欲善其事……

 

花這麼多錢後 報名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想要怎麼課前準備,最簡單的工作,大概就是先準備器材吧!於是就又花更多錢買一台夠資格能跑資料的筆電(當天還跟隔壁也是新買筆電的盧醫師撞機呢)。

 

在課前兩週及一週,分別捎來課前問答回覆及作業的信件。不看還好,看到課前老師回覆的內容真的有點驚嚇,因為不只提問的問題很困難(可見學員高手如雲),老師的回答更是精確不馬虎,從超連結出去的資料,更是需要好多時間消化。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6 / 03 / 27 (日) | 已標籤 , , , , , , , , , | 在〈潛龍勿用 至 見龍在田〉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