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出有價值的研究?

 

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中興院區 內科部 曾士恩 醫師

 

 

01_innovarad_SETseng_NHIRD_20160327_1023

 

 

心中一直有做研究的想法

 

離開住院醫師受訓的醫學中心,已經 3 年多了,翻病例蒐集 data,key 資料跑統計的日子卻還是歷歷在目。

 

在醫學中心裡面真的是一個做臨床研究的寶庫,一來病患的來源多,追蹤較為完整,而且實在也不會有人找住院醫師做前瞻性研究,因此回溯性研究,是大部分住院醫師第一篇論文的素材。在醫學中心靠病歷資料也大多能夠做出一些題目,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能交換寫作心得,也因為這樣,讓對臨床研究沒這麼有敏銳度的我,也很幸運地完成一篇回溯性研究。

 

然因為生涯規劃的考量,結訓之後選擇到目前的區域醫院來任職,雖然生活不再這樣緊湊,也有更多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臨床研究對我來說,卻也越來越不可能。受限於醫院規模及病患來源,很多病患辛苦診斷後,還是跑去醫學中心治療,因此,即使是有很多的研究想法,也只能默默地放在心裡……

 

 

如何做出有價值的研究?

 

近年來健保資料庫的論文一直出現,身邊有很多好友利用資料庫的內容,發了許多很好的論文,在羨慕之餘,也苦無門路能一窺健保資料庫的究竟,很幸運的,從 Facebook 得知新思惟又要開《健保資料庫工作坊》,當然毫不考慮地馬上刷卡報名。

 

說來也很巧,在準備上課的前兩個星期,開始有國外的學者,投書批判台灣健保資料庫的文章過度浮濫且沒有科學性,這也和我過去所聽到質疑健保資料庫產出內容的論點不謀而合,心裡也浮現了一個疑問,究竟如何利用資料庫來做出有價值的研究呢?

 

主辦單位來信通知上課的注意事項,也寄來「Navicat for MySQL」和「MedCalc」的試用版,很快的安裝好,也把課前提問的回答瀏覽一次,剩下的,就是期待上課到來的那一天。

 

 

打開資料庫大門,驗證理論。

 

課程當天的早上,天氣有點涼,星期天沒有值班的早晨,這麼早起還有點不習慣。到了台大集思會議中心,領到報到的資料,進了尼采廳後,已經有超過一半的同好入座,助教很貼心的協助連接電源線並設定 Wi-Fi 連線。緊接著,就由吳昭慶醫師為我們打開健保資料庫的大門。

 

吳醫師介紹自己運用資料庫獲得的研究,而這些都是系列性研究,絕非隨意找兩種疾病相關性有意義的浮濫文章。課堂中,吳醫師提到一個最重點的概念,利用資料庫進行研究,一定要先有一個理論基礎,藉由資料庫數據來驗證自己的理論,才能產出一篇有價值的文章,依循著 theory → data → composition 這個模式來設計研究架構,做出來的結論才能令人信服。

 

 

探索資料庫,熟悉門路。

 

接下來由資料庫大師 ── 陳育群醫師,介紹如何進入健保資料庫的大門,做出一篇文章。

 

資料庫無法幫助我們解決所有問題,但是有些問題真的需要靠資料庫來解決,從自己熟悉的領域著手,找到適合用資料庫做的研究,很快地,第一篇論文就能產出。

 

實作時間,按照手冊裡的步驟,慢慢摸索出使用這兩種工具的竅門,助教們也很熱心的協助,雖然來不及於時限前交出成品,但其實已經把解答正確無誤的產出,心裡小有成就感。

 

而下午課程再加強我們進行資料庫研究的一些細節提點,帶著豐富的收穫回家。

 

經過一天的課程,我已經對資料庫的研究,有不同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有新思惟的夥伴當靠山,讓我能重溫過去擠在小辦公室蒐集 data 跑統計的樂趣,期待我的第一篇健保資料庫論文產出。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6 / 03 / 27 (日)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