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紹
發表於 2010 年的一篇美國論文顯示慢性 C 型肝炎患者,常會尋求補充與替代療法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在制定 C 型肝炎之治療策略時,醫病雙方都需了解這樣的狀況方能做出較佳決策。
東亞的中醫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普及程度高於其他區域,因此劉醫師團隊善用台灣的健保資料庫進行研究,想知道 C 型肝炎患者使用中醫之狀況如何,提供資訊予學術社群及臨床醫師做參考。
發表於 2010 年的一篇美國論文顯示慢性 C 型肝炎患者,常會尋求補充與替代療法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在制定 C 型肝炎之治療策略時,醫病雙方都需了解這樣的狀況方能做出較佳決策。
東亞的中醫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普及程度高於其他區域,因此劉醫師團隊善用台灣的健保資料庫進行研究,想知道 C 型肝炎患者使用中醫之狀況如何,提供資訊予學術社群及臨床醫師做參考。
頸椎 (cervical spine) 椎間盤突出 (HIVD; herniated intervertebral disc) 的危險因子包含年齡、缺乏常規運動、姿勢不良、受過傷、以及吸菸(敢問客倌收集到幾項了?XD)。
醫師因工時長、壓力大,常有缺乏時間安排規律運動的問題;若加上姿勢不良(譬如執行手術或特殊檢查時需久站與長時間固定於某動作),便很可能是 cervical HIVD 之危險族群。
醫師或醫療人員罹患 cervical HIVD 之風險是否較高,過往文獻並無相關探討。受惠於 健保的高涵蓋率、與高追蹤率,因此黃醫師團隊能以健保資料庫來初步回答此一疑惑。
作者:台南新樓醫院 神經內科 謝鎮陽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謝鎮陽醫師關於健保資料庫「中風嚴重度」之 validation study,獲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刊登!
這篇,算是 Stroke Severity Index (SSI) 的「二部曲」。SSI 算是我們在使用健保資料庫做腦中風相關研究的過程中,基於臨床觀察發想出來的一個小創新。其 rationale 在於,雖然健保資料庫中沒有腦中風病人「中風嚴重度」的這個變項,但是我們可以用一些「處置」來代表病人可能有某種「症狀」,例如:病人被插鼻胃管灌食,可能代表病人有吞嚥困難,甚至是意識昏迷。
一開始,大約是在 2013 年,我利用單一醫院的中風登錄資料做 reference standard,來 develop 並 validate 這種利用「處置申報與否」來代表病人中風嚴重度的新方法,當時我還很天真地把這方法命名叫「Tainan Score」,Tainan Score 在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中,預測病人有 poor outcome 的 area under curve 甚至有 0.8 呢!於是我興高采烈地投稿到 Stroke,然後他就死掉了 被退稿了。
研究者若想從健保資料庫 (administrative claims database) 撈取中風嚴重度資訊,是非常困難的任務,因為健保申報資料中並沒有病人的臨床資訊。因此謝醫師參與的團隊使用腦中風登錄資料 (hospital-based stroke registries) 當作 gold standard,經 IRB 同意後,把健保資料庫與登錄資料相聯結,進行 validation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