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軍總醫院 腎臟科 羅章翰 醫師
現在的醫療世代,不寫個幾篇論文,似乎註定就是個魯蛇,以前的我,單純地認為,當個內科醫師,最大的樂趣和成就感在於能看到病人對治療產生反應,一聲病人或其家屬的「謝謝」,支撐著我這顆活肝,能繼續的 work 下去,寫 paper 一直不是我的重點。
然而,隨著看得病人愈來愈多,慢慢接觸到了一些有趣的案例,再加上升總醫師的需求,於是陸陸續續被迫寫了幾篇 case report,也寫出了一些興趣。此外,漸漸發現有許多臨床問題,尚待 explore,就算利用實証醫學也無法找到合適的解答,我便開始正視寫 original paper 這件事,也重新將寫論文轉化成正面的想法。
聽新思惟一堂課,勝讀十年書。
當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著一些寫論文的高手們,都狂推新思惟的課程,站在一個「希望少走一些冤枉路」單純想法,我首先是報了《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5》試水溫,上了一整天課,只能說是絕無冷場,超級的 brain storming,引人啟發。所以毫不猶豫參加健保資料庫課程。
陳育群醫師對 NHIRD 的全面剖析,讓我這個初學者有了 general idea,吳昭慶醫師則是更讓我印象深刻,主要是因為,他完成點出了我想要的臨床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臨床案例 → original paper → teaching point → clinical guide。如:他舉了罹患水腦症的小孩案例放了 V-P shunt,結果產生了 hernia,他便利用健保資料庫完成了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的 clinical analysis,還因此登上了路透社的新聞,著實令人佩服。也讓我重新審視在我領域中,是否可藉由類似的 model 可解決的臨床問題。
當天就能上手使用新軟體
MySQL + Navicat + MedCalc 這三套軟體,老實說,在接觸這次課程前,從來沒聽過,之前單純地以為跑統計就是 SPSS and ANOVA。兩個小時的實作,大家都可以畫出屬於自已的一張 KM curve,蠻有趣的,也對健保資料庫龐大的資料處理有初步的認識。但我想,我可能無法像老師們(如:加值中心達人蘇宣銘醫師)能夠自己獨立分析這些資料,個人覺得至少取得跟很懂這些東西的人,一張「溝通的門票」。
期待未來也能發表文章!
健保資料庫是臺灣獨特的產物,就像陳育群醫師說的,我們被健保打壓這麼多,得想辦法從它們那邊討一些回來,很高興能參與這堂課,獲得的啟發是金錢無法衡量的,也希望能早日發一篇屬於自己的健保資料庫的文章!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