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健保資料庫論文,我的經驗與建議。

 

作者:陽光醫院 精神科 張俊鴻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張俊鴻醫師健保資料庫論文,獲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刊登!

 

 

01_innovaradinc_nhird20140303_215

 

 

先分享這一年多來,我的故事。

 

受到陳育群醫師的啟發後,這是我的第二篇健保資料庫研究論文,但卻是第一篇真正「自己資料自己跑」的健保資料庫研究論文。

 

首先謝謝我們醫院體系的 Dry Lab 專業團隊,讓我很快有了第一篇健保資料庫研究論文(有關於新生兒黃疸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當時對於健保資料庫的資料與統計還是懵懵懂懂,直到上了工作坊的課程才有較清晰的認識。

 

回想這一年多來的努力,除了上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網站查資料,也參加了某學會與醫學中心的健保資料庫研討會。那種感覺就像去上蛋糕博覽會,展示了很多漂亮蛋糕(已發表論文)、介紹跟大盤商(國衛院或衛福部)買麵粉等材料(健保資料)、介紹烘培方法(例如橫斷研究或世代研究)。

 

但是,神奇的是,從這些教室走出來,卻半個蛋糕也不會做!Why?因為那些先進找烘培士(統計分析師)或是中央廚房(Dry Lab)幫忙阿。各位施主,那我們這些後進怎麼辦?

 

還好後來我參加了新思惟的《健保資料庫工作坊》。

 

 

關於「訂題目」的建議

 

我對於題目的選擇建議是:「臨床重要、題目簡單、編碼精確」。

 

健保資料庫研究題目,目前我觀察到的主流是:「【疾病或手術或藥物】 ±《疾病或手術或藥物》 → 疾病或手術」。強烈建議以住院手術題目優先,以臨床需求為主、不為公式所限。以下面兩篇論文的部分標題為例,相信有助於各位理解這一段話。

 

The Incidence of【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Requiring Surgery】after《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這篇是《健保資料庫工作坊》的指定論文。

 

【Adjuvant treatments of breast cancer】increase the risk of《depressive disorders》這篇就是我第一篇「自己資料自己跑」的論文。

 

課程中,陳育群醫師不斷提醒大家,健保資料庫研究是「從臨床問題為起點」,經過研究設計、資料選取、統計分析、結果解讀,到發表的一個完整過程,環環相扣。而這個過程需要反覆的討論和修改才能完成。譬如可能隨著資料分析而產生新的假設,也可能發現資料並不完美需要修正資料、修正統計方法、修正研究方法、甚至「連題目都要修正」。

 

 

就以我這一篇論文的故事為例

 

 

01_changch_Journal

 

 

癌症在綜合醫院是重要的議題,對精神科也是(有 Psycho-Oncology 的分支)。已經有相當的動物研究顯示,壓力或情緒會影響癌症預後,那麼人呢?引發失眠焦慮憂鬱的比例為多少?這些人的存活率如何?復發率如何?對癌症化療容易身心疲憊?這些都是重要的臨床題目,但是得從中挑選較簡單的題目、而且還要找得到精確的 ICD 編碼。

 

一開始我們選擇的題目是「乳癌後憂鬱症的發生率」,但是已經有優秀的團隊先發表了,因此修改為「乳癌的輔助治療與憂鬱症」。我們的研究仍有許多限制、與統計不臻完善之處,所以接下來就是繼續戰鬥、繼續變強。要很努力,才能推動醫學往前進步一點點。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4 / 03 / 30 (日), 傑出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