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相信他」到「想征服他」

 

作者:匿名

 

 

 

 

那些合作老師沒有告訴你的事

 

A:老師,您好,我是 XXX,目前是 OO 科主治醫師,我對一個臨床困難問題很有興趣,想在基礎研究平台上有進一步的突破,之前聽過您的演講,知道您對 OOO 很有研究,想跟您合作。

B:很好啊,這麼年輕 (Risk factor 1) 就對實驗這麼有興趣,請問你有研究經費嗎?(risk factor2)

A:我沒有,但是我老闆有 (risk factor3)。

B:嗯,沒關係,沒經費不是問題,我這邊有,那你有檢體留下來嗎?

A:我沒有,但是我可以跟醫院申請 (risk factor4)。

B:嗯…….,很好,那你有助理可以來幫忙嗎?

A:我沒有,但是我可以下班後來做 (risk factor5)。

B:嗯…………………………很好,我可以請我們助理 (risk factor6) 有空 (risk factor7) 帶你做做看,如果你做的出來我們可以幫忙分析 (risk factor8),我會再幫你看看 (risk factor 9)。

 

 

分析自己的 risk factor

 

我們每天治療癌症病人,都知道要做 risk factor analysis,但當自己要做研究時,有沒有分析自己的 risk factor 有多少個,並推估一下 5 年後你可以存活(量產 paper)的機會有多少?

 

健保資料庫研究,自己花 20 萬把資料全買回來,上完課後自己跑統計,自己寫成 paper,自己投稿,完全不求人,就可以著作等身,好像是個穩賺不賠的生意,應該不少人嚮往這種境界,至少我自己就是因為這樣而報名的。

 

真的是這樣嗎?

 

 

資料庫研究,還是有門檻。

 

我以一個進入臨床研究一段時間,半舊不新的魯蛇研究者,說出我聽完課的感覺:其實,健保研究庫還是有門檻的研究,尤其對新進研究者。(編按:這位同學是著作等身的優秀年輕研究者,此話中肯,是真的有門檻。我們就是在努力搭梯子給各位 XD)

 

怎麼說呢?

 

 

你至少該是領域內行人

 

第一:這種研究,於「對的人」在「對的時間」問出「對的問題」的要求特別高。健保資料庫,數字雖大,但是參數有限制,且病患都「去連結」過,想再問多一點細節不太可能,問題要一拳擊中才是王道。

 

但是,能把問題問對的人,通常是已在這領域,耕耘一段時間的「非新進」人員,這種「問對問題」的能力,絕大多數不是像「牛頓被蘋果砸到後,就發現地心引力」那樣的直覺,你一定要在某領域打滾一陣子,才能具備持續問好問題的能力。

 

而且,能將健保資料庫文章登在大聯盟 (JAMA) 的作者,絕對是在 3A 等級 (GUT, Hepatology…) 的高勝率投手,非常少人可以生涯首勝就在大聯盟,而且持續維持高勝率。吳醫師雖然沒有明說,但話中一直透露出這個訊息。

 

 

技術活要作得好,不容易。

 

第二:問對問題之後,剩下的 hard part 就只有統計了,但反過來說,統計品質也是決定論文好壞的最重要因素,reviewer 一定會盡全力來抓出你統計的罩門,如果是大聯盟級的期刊,還會有統計專家來對你嚴刑拷打。

 

統計這種技術活,新思惟團隊非常努力,在半小時上課跟兩個半小時的實作時間,把基本功夫打包傳授給大家,像範例論文中的描述型「發生率」研究,自己一手包沒問題。到了進階的比較型論文,自己一手包或許可以,但這是一個好策略嗎?

 

吳醫師跟蔡校長沒有告訴我們答案,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來,在互動實作時間,出馬指導的是蔡瑋琳及陳育群醫師,而非出點子寫論文的人。連蔡校長跟吳醫師這麼 smart 的研究者,都選擇把技術活交給他們信賴的夥伴,你還想自己全包嗎?(編按:好厲害的觀察,真的是這樣。)

 

 

找尋合適夥伴

 

一篇論文本來就有第一作者跟通訊作者。我觀察到身邊一些高分健保資料庫論文的量產團隊,常有下面的共通處:

 

  1. 二個主要作者本來就是麻吉,或是兄弟姊妹,或是夫妻,溝通沒有壓力。
  2. 負責統計的作者,有 MD 背景,溝通沒有距離。

 

身為臨床醫師,我會先從自己拿得到,沒有去連結的資料庫,去培養「問對的問題」、「解讀 data 趨勢」及「MySQL 操作」的能力,密集打出一些小安打,同時找到那個對的合作夥伴,等看出趨勢之後,再用健保資料庫的海量資料,打出全壘打。

 

 

我的態度轉變

 

最後,我要肯定新思惟團隊的努力,恭喜你們,化不可能為可能。也讓我對健保資料庫的態度從「不相信他」變成「想征服他」。(編按:恭喜你!你和健保資料庫戀愛囉!)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4 / 10 / 11 (六)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