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惟的課程以精準與科學的方式回應困境

 

作者:光田醫院 放腫科 呂彥德 醫師

 

 

呂彥德

 

 

寫在前頭:金融卡一定要放在身上(隨時轉帳),才不會搶不到上課名額。

 

(橙編按:感謝分享,最近我們剛好開始改用線上刷卡,讓各位更方便,不用跑 ATM。)

 

 

照著舊思維走,資源拿不到,升遷輪不到。

 

台灣的研究資源在緊縮。

 

講義中的課程設計概念,蔡校長開宗明義地告訴我們這個台灣普遍存在的殘酷事實:「台灣的研究資源(經費、設備)在緊縮,特別是針對年輕的研究人員,所以傳統的做法是,大部分年輕人只能去唸研究所博士班。」

 

在過去這樣的成長模式:大學畢業 → 研究所(碩博士) → 博士後研究 → 助理教授 → 副教授 → 教授,似乎是一條邁向成功的康莊大道,現在哩?沒這麼好康啦!博士後畢業即失業的人比比皆是,而有幸爭取到大學的助理教授缺的人的日子也沒那麼好過!(研究經費幾乎都搶輸教授)沒錢沒人的結果也只能乖乖地繼續待在學術的高塔下,當個螞蟻王國裡的工蟻。

 

 

健保資料庫研究是一個看不到極限的領域

 

為什麼我們要走健保資料庫研究這條路?因為這是最不需要求人、最不需要排隊(等越久才發現上面的人又把升等的標準給提高了!)、也最不需要看人臉色的一條路。而且這也是最能利用零碎時間(特別是小醫院的臨床醫師),研究經費負擔的起的一條路。

 

有的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現在有這麼多人在做健保資料庫研究,以後會不會沒題目可以寫?」

 

我的想法跟陳育群醫師一樣,健保資料庫內容實在是太廣泛,不可能沒題目可以寫,有太多的資料(2 千多萬人將近 16 年的數據)可以去探勘,有太多的題目可以去研究,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目前還看不到極限的領域!

 

 

新思惟的課程以精準與科學的方式回應困境

 

根據兩位主要講者的經驗,研究資料來源是健保資料庫或是所謂的臨床資料,並不是投稿會不會被接受的關鍵要素,只要能夠以精準、科學的方式來「回答臨床上有意義的問題」,就有很好的接受度。

 

如何設定適合健保資料庫的研究題目?是否有一套 checklist?在新思惟的課程裡都會得到非常好的回答!

 

 

具有驚人能力的神人級講師

 

講師之一的吳昭慶醫師(醫界的 Michael Jordan,我說的!XD)真的是位冷面笑匠,上課內容絕無冷場,句句一針見血、直指核心!

 

簡單比較一下吳昭慶醫師和 Michael Jordan,竟可發現許多相似的驚人能力。吳醫師和 Jordan 的直覺能力非常強,能在環境中瞬間做出絕妙的判斷,並都有快速執行、一擊必殺、逆轉勝的能力。而已退休的 Jordan 擁有 6 座 NBA 總冠軍獎盃,年輕的吳昭慶醫師擁有 71 篇 SCI 論文,而且仍在持續增加中!

 

另一位講師陳育群醫師更是神人!

 

1999 年,陳醫師大五,就獲得國家衛生院邀請,開始探勘巨量電腦資料(真神人無誤!蓋章!)

 

陳醫師是台灣目前少數「實際有能力」探勘健保資料庫,並熟稔其限制與強項的醫學資訊專家。搜尋 PubMed 竟然有超過 60 篇 SCI 文章!

 

 

新思惟讓我擁有更多勇氣與信心

 

健保資料庫研究跟 RCT trials 其實是可以互補的研究模式。我也想加入 RCT trials,問題是台灣有幾個醫師有這樣的機會?

 

上完課後,新思惟讓我擁有更多勇氣與信心,只要加倍努力,期待自己也能寫出「讓 reviewer 難以拒絕的文章」!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5 / 05 / 31 (日) 並標籤為 , ,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