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篇 paper 會讓你想起我

 

作者:衛福部桃園醫院 泌尿科 柳瑞明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柳瑞明醫師連結健保資料庫與中央氣象局資料以探討疥瘡發生率之研究,獲 Parasite 刊登!

 

 

01_liujm_clip2014-33

 

 

追求 impact factor?還是 impact

 

2016 年 10 月,國民歌王周華健在台北小巨蛋舉辦了個人演唱會,而「有沒有一首歌會讓你想起我」則是我最愛的周華健歌曲,也反映出我目前的心境。

 

經過數年努力,慢慢地在學術研究方面小有成果,伴隨著幾篇已發表論文作為自己的網路履歷。接下來除了追求高 impact factor(影響係數)外,也開始思考、尋求論文實質的 impact(影響力)之意義為何?

 

能解決實際臨床問題,或許才是醫學研究的基礎。這道理說出來似乎有點空泛、遙遠,但正如前面提到的歌曲中所言:「有沒有那麼一篇 paper 會讓你輕輕跟著瞌,隨著我們生涯起伏、一起讀的主題 paper」。

 

我有沒有辦法寫出一篇 paper,讓有緣閱讀到論文的臨床醫師或研究者能產生共鳴,透過我的 paper 獲得解決問題的契機或提示,甚至得到生涯中的一些幫助。原來,這才是所謂的、值得追求的 impact。

 

 

關於文獻回顧之絮唸

 

開始進行新研究時,第一步就是搜尋文獻中是否有人做過相關主題,甚至有沒有統合分析文章,因此都能多認識幾位該領域的大師。透過拜讀他們的文章也能讓我更了解自己設定的主題,對於最新的文獻進展、深度與廣度也更有概念。

 

在文獻回顧過程中,我內心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歡喜的是知曉了相關研究的前因後果、關鍵步驟、以及最新結論;憂的是題目又被做走了一個,為何自己想到的主題,別人做得比我快又好。

 

 

解決實際的臨床問題並持續寫作

 

總歸而言,臨床研究主題以行醫或施行操作時遇到的問題為佳。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思路與過程記錄下來,不論失敗或成功皆以文字呈現、形成足跡。

 

只要能綜合出對於問題的一個觀點、或是一個新看法,便能寫出來發表成論文,或至少能在各種形式的會議中與同好共享經驗。以上觀點也是吳昭慶醫師在《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課堂上,所一再強調的中心概念。

 

「有沒有那麼一篇 paper 會讓你突然想起我,讓你歡喜也讓你憂、這麼一個我」最後僅以這兩句歌詞期許自己能持續努力向前進,以寫作讓人一而再地想起我的文章,在學術世界留下足跡。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4 / 03 / 30 (日), 傑出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