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林慈濟醫院 一般外科 陳建翰 醫師
為什麼同一堂課要上兩次?
這是我第二次上 MySQL + Navicat + MedCalc 的《健保資料庫工作坊》。因為 2 年前的基礎,可以在家中先跑程式,解決 Mac Book Air + Parallel 效能不足的問題。於是,這一次的課程,我就完全放空,專心製表(偷跑還沒得獎……囧rz) 聽講!
我還記得上一次,一邊聽昭慶學長講第一堂課的時候,就開始浮現出自己想做的題目。
從此以後,腦袋當中有很大一個部分,都是繞著自己所想的題目在打轉,不管是早上育群醫師與昭慶學長的 Lecture,互動實作前的 MySQL 解說、其實都只有聽到自己想聽到的東西,甚至到了下午,還滿腦子還是在想沒跑出來的程式、沒解決的問題,下午的課上了什麼,全部忘光了。
一段難忘的歷程
這樣做,雖然回來之後很快速的申請到了 DD 檔,也如願以償地跑出自己所想的答案(看我上次的心得就知道,你看看多有信心啊!)。不過,這樣反而沒有聽到課程的精隨。一開始覺得沒有差別,反正我的結果都跑得出來,這種超長的追蹤一定不會有人不要的!
結果,被打槍打得一蹋糊塗,信心全失。
你知道你的方向是正確的,卻不知道為什麼沒人要!你知道你的方法是正確的,卻仍然釣不到魚、走不出自己的方向。
然後,看著很多我們自己認為「應該沒有 impact factor」的文章,一一登出,加上有些同事一直耳語著健保資料庫的危機,開始對自己產生質疑、對自己訂題目的信心完全喪失,想到題目能做,卻在跑完後一直在想,這真的有用嗎?這真的有比那些 GIGO 的文章好嗎?真的會收嗎?
這次,精髓我都聽到了!
而這次,很不一樣。因為在家中已經偷跑程式,再加上腦袋空空沒有任何題目與想法,於是就全心全意的專心聽講。
如果你問我,一堂課聽兩次,除了拿到不一樣的入門程式碼以外,到底有沒有什麼不同?
我會說:有價值的課,聽越多次,越有不同的體會。
上一次,我只聽到了皮毛!這一次,我自己認為,看到了血肉!
比如說,在題目的選定與實驗設計上,育群醫師一步一步的帶著我們從實驗設計的角度慢慢走進論文的領域當中,這個相當中重要的過程,卻在上一次的課程當中被自己忽略!
真的,沒有自己親身寫過、走過這一條坎坷的路程,沒有辦法體會這個基本功夫的深切重要性。一個問題的產生,進而選擇解決的方法與過程,正是在文章不斷地被退回的時候,需要重新思考的重要方向!
「別人文章的 limitation 就是我們能夠著力的地方。」
這句話,在上一次的課程當中就已經出現過,然而卻在這一次才深深地打動我的心,成為未來研究的動力。
我所追求的,我們所追求的……
研究,就是在嘗試利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解決沒有人可以解決的問題,得到答案,寫成論文然後發表。不單純只是個數多、追蹤長、追蹤完整這樣的皮毛,在更深層中,一種求知的慾望,利用科學方法,使用不同的工具來解決問題的精神與想望,卻是任何的 reviewer,甚至是任何醫師,都無法抗拒的!
畢竟,我們追求的都是,在某一個專門的領域上,能夠前進一點點!
這是我的夢想,而我會繼續前進!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