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之合作經驗分享

 

作者:衛福部桃園醫院 泌尿科 柳瑞明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柳瑞明醫師探討兒童疥瘡與精神疾病相關性之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

 

 

01_nhird_Medicine_LiuJM_share10

 

 

合作的重要與難度

 

投入學術研究後,心裡有個很深的感觸,就是了解到只靠自己一人是無法順利完成一篇學術著作。於是,不斷嘗試跟不同領域學者、或志趣相投的研究者合作。

 

雖然持續地嘗試,但真要找到適合且能持續合作的夥伴,有其難度。回顧後發現最主要的原因是,每個人對於完成研究目標、與完成這個目標的前進步伐之間是有差異存在的。

 

這次很榮幸可以跟小兒專科醫師合作,林醫師是已有相當基礎的研究者,PubMed 上已發表的文章超過 20 篇。實際在合作的步調上,也可說是大步大步地邁進,有種前面有人拉一把的感覺。

 

 

關於論文主題

 

本篇論文的主題是想要探討有關兒童方面的問題,這正好是林醫師的專長,而跟專家配合起來便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疥瘡是一種由寄生蟲引起、有高度傳染性的皮膚病,在人群密集環境的傳播尤其快速(如護理之家、監獄、軍隊),同時疥瘡也會發生在兒童身上。除了疥瘡患者本人需接受治療,凡與患者接觸者也需一起接受治療。

 

即使治癒的病人,癢的感覺可能還會持續好幾個星期。我們想知道這種長期搔癢感,會不會對兒童後續心智精神產生某種程度上的影響。於是就試著用健保資料庫進行分析,得到一點小成果後就試著把架構敘寫成一篇文章。

 

 

投稿期刊的選擇

 

我們一開始選擇了幾本期刊,但投稿後接連遭到拒絕。後來決定將文章投向Medicine (Baltimore),雖然說這本期刊因經營方式改變導致 impact factor 直線下滑,但至少目前還有 impact factor,並且對於健保資料庫文章有一定的接受度。

 

回頭看自己本次的主題並未切中熱門議題,因此給主編的吸引力就比較弱。投出後,陸續回覆 reviewers 的提問,在最近順利地被接受及刊登。

 

 

持續深耕自己,並進行跨領域合作。

 

未來,我將秉持「團結合作」及「跨領域」的精神持續地在學術路上努力。透過蔡校長及其他講者的經驗,也了解到深耕於自身專精領域,才是真正能夠發光發熱的正道。

 

我想透過這段文字分享學習心得,同時也檢定並做為自己在臨床研究上曾走過、以及未來將走向的一個紀錄。希望這條路能走得穩健、也走得長久。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4 / 03 / 30 (日), 傑出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