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開始」,才能邁向「很厲害」!

 

作者:高醫附院 急診 劉信良 醫師

 

 

01_innovarad_hlliu_NHIRD_20160821_584

 

 

念完碩士班,然後呢?

 

還記得去年碩班畢業後,把碩論丟出去的解脫及爽快感,但也有點徬徨:「之後要自己寫論文了耶!」沒有教授可以靠了……當然還是可以寫一些 case report,但是總覺得,沒了研究所的資源,科內又比較沒有大老可以跟著做研究,我的論文之後怎麼辦?

 

雖然急診較無升等、薪水的壓力,但是總要未雨綢繆,培養基本的生存能力,也才更有籌碼去做之後想發展的事,所以論文還是必備的啊!

 

剛好在研究所有修過一學期健保資料庫的課程,覺得這個比起動物實驗、去病歷室收病歷、跟其他醫院談合作計畫…….實際多了,但是沒有實務經驗,加上今年初又有美國的學者批評台灣的健保資料庫文章,多少還是有疑慮,剛好新思惟有開課,之前參加過的人評價很高也有不少厲害的成果,所以就滿懷期待的報名下去啦!

 

 

大破大立,撥雲見日。

 

上午的課程,一開始就把健保資料庫獨一無二的優勢展現出來:IRB 難通過的小孩、老人、精神科疾病;要保人(父母)的醫療行為;RCT 的限制;重大事件後的大規模研究……等,連中醫、牙醫、復健都有全民的資料。

 

而一般醫師擔心的診斷碼亂入、診斷不準確的問題,只要標準設定成要「收錢的」,健保局、醫院、政府就會為你把關!一般開藥開檢查都會被放大核刪了,如果是單價更高的開刀、重大傷病、癌症等一定有更嚴格的標準,診斷也更無庸置疑!

 

在新的制度下,研究只能進加值中心,看似多了限制,但卻可以連結更多的資料庫,發展出更多可能性!

 

 

廢寢忘食的互動實作

 

每次學員評價滿分的互動實作時間,這次更是進化了,光是實作講義就有好多份,還有解答本和課後作業耶!太用心了。

 

從上午課程就一直圍繞著的指定論文,從 Navicat 基本功能開始實作,到資料庫中抓出目標的族群。而更進階的串檔、合併等指令,則是直接把程式碼給我們,並明確說明哪些是可以改變的變項,讓我們可以從模仿開始熟悉。

 

之後應用簡單易懂的 MedCalc 跑統計,做出表格和圖表。過程有超強助教老師解答個別的難題,互動中也詢問了,如何把這些東西帶進去加值中心跑!真是精彩有收穫的實作!

 

 

上完課了,然後呢?

 

上完課,除了課後作業、心得、提問之外,如果沒有開始試看看,一切就白費了,所以就開始吧!

 

就像上課所提到的:先從平時會遇到、但沒被好好回答的問題開始,不要小看發生率的研究,套用「診斷 → 處置 → 預後」的公式,也可以找上過課的其他夥伴合作。

 

腦海裡已經有好多好多的點子等著做,而上課中也提醒我們驗證的方式:「能被手上資源驗証的點子,才算是個實際的點子。」

 

你不用很厲害,才能開始;但你一定要開始,才有可能很厲害!所以開始吧,期待自己之後的表現!

 

(橙編按:信良的興趣廣泛,而且真的會去做,不管是運動、生涯、唸書、研究,都是如此。有好消息一定要通知喔,讓我們為你鼓掌!)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6 / 08 / 21 (日)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