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後半年的心得分享與回饋

作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中興院區 劉文勝 醫師

 

 

01_innovaradinc_NHIRD_20140914_0436

 

 

我與新思惟

 

我上過幾次新思惟的課:《臨床作業再聚焦》《年輕世代優勢何在》《健保資料庫工作坊》。上課、聽演講,跟閱讀有相似處,就是和讀者或聽眾的理解有關。

 

楊斯棓醫師的演講感動人是因為有感情,還有楊醫師投注心血、花費時間和精力追求每個細節,而新思惟也是。從報名、演講會場布置、講者選擇與聯絡、美編設計、一直到後續回饋,都值得仿效。

 

 

我從課程中得到的是

 

我覺得重點是學習講師們的熱情。我在聽健保資料庫時,雖然沒有立刻進入狀況,但是蔡校長的一句話:「資料庫越大,越好寫 Paper」,讓我回頭把已經投稿成功的資料庫再重新整理,寫出 Paper 再投稿(不只一篇)。

 

之後再與研究所的教授合作,去界定同一批病患收集的血清、體內的微量環境毒素,切換不同變因,找到新的研究主題。就像一隻雞腿不會只吃一口就丟掉,一定要吃得乾乾淨淨,骨頭再拿去熬湯。辛辛苦苦收集來的資料,也要正切、反切、加上各種分析,寫出多篇 Paper,才對得起自己。

 

另一方面,也因著理解資料處理的難度,所以我選擇和別人合作,參加 data mining 的團隊,投出了我的第一篇健保資料庫文章。當然自己也是付出相當努力,已經寫出五篇原著論文,正在投稿中、或者已被接受。(P.S. 三年來,我個人申請的研究經費,也破兩百萬了。)

 

 

我的感想

 

參加新思惟,正如本身是積極練武的人,但還是想從其他眾多高手身上,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或者自己的瓶頸,而這樣的人收穫最大(因為有時自己的盲點會意外被點破)。如果只是單純坐在台下、看高手練劍當觀眾,沒有行動、卻想要聽一場演講就變成高手,那大概會失望。(瑋編按:延伸閱讀「強者之道:高手究竟如何成為高手?」)

 

話說我寫了一個只有 15 個病人的原著論文「乳癌病人做瑜珈,不會加重手的淋巴水腫」,最近也被 SCI 期刊接受了。我真心覺得有不錯的圖,加上後續有分析比較(分成左右手、不同年齡),很有幫助。校長的臉書上常說:「圖的說明力強於文字」,而這篇文章也算是一種圖像理論的實際應用吧!

 

 

02_20150525_141632

 

 

以上,一點心得與大家分享,當然也希望有更多的 Paper 被接受,來分享喜悅。有機會再跟朋友分享我自己的一些心得。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4 / 09 / 14 (日) 並標籤為 , , , ,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